益多-掌握行业资讯,了解硅橡胶知识
益多动态
元宵节,为什么要叫“闹元宵”?
来源: 时间:2022-02-15

       闹元宵是古老的汉族节日民俗活动,起源于汉代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也是一元复始,大地回春的夜晚,人们对此加以庆祝,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。元宵节又称为“上元节”。

gzh1

       闹元宵为什么叫“闹”

       俗话说“正月十五闹元宵”,元宵节从古至今体现的就是一个“闹”字,而且是晚上的“闹”,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,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,以示庆贺。出门赏月、燃灯放焰、喜猜灯谜、共吃元宵,合家团聚、同庆佳节,其乐融融。

gzh2

       传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,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“燃灯表佛”,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。但我倒是宁愿相信另一个传说,说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,希望减轻虫害,祈祷获得好收成。隋、唐、宋以来,更是盛极一时。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,从昏达旦,至晦而罢。直到今天,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,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。因为这种群众的狂欢显然比佛教的燃灯更能体现这个“闹”字。

gzh3

       如果从字形字义上,或可也能解释一番。

       事实上,今天写作“闹”的这个字是经过理据重构的。《说文解字》中并没有收录这个字。《说文解字》中收录的字为“閙”,并不应该是从“門”/门,而应该是从“鬥”/斗的(由于电脑里打不出来这个字,所以我打成了“閙”形。)

       “鬥”就是“对打”,其甲骨文字形象两个人怒发冲冠双手相互搏击之形,就是“搏斗”之义。《说文解字》释为“两士相对,兵杖在后,象斗之形”。你不得不佩服许慎。因为他根本没见过甲骨文,但是他能从小篆字形中猜测出汉字最初的构意,这是非常了不起的。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,他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——他不但能从蛛丝马迹中探寻字源,关键问题在于,他还能于无形之中揣测出汉字背后“应该还包含着的”那些信息。在这个字里,他就揣测“兵杖在后”——这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。

gzh4

       “市”这个字的小篆字形从“冋”从“乛”,许慎认为,“乛”就是古文“及”。他把“市”字解释为“买卖所之也”,也就是进行买卖交易物品的地方。一般来说这样的地方都有固定的场所,会带有栅栏、围墙一类的东西,这就是为什么“市”从“冋”的原因。

        许慎把“市”上面的字符解释成“乛”(及),是因为他没有看到甲骨文等更久远一点儿的文献资料。实际上这个被许慎认为是“乛”(及)的字符,就是汉字“之”的变体,也就是他所说的“买卖所之”的“之”。我觉得许慎可能已经考虑到这一点了,但是他比较谨慎,没有贸然做出这样的判读,但是在具体释义中把这个猜测放进其中了。因此也有学者认为,“市”这个字其实从“之”(“市”字字形的上半部分)从“兮”(“市”字字形的下半部分)——“兮”就是“熙熙攘攘人声鼎沸”之貌表示“乱哄哄十分嘈杂”。“之”既表示“前往”、“去往”,也提示“市”的语音,所以也是“市”的声符。因此,“市”是一个形声兼会意的字。

       综上所述,“閙”这个字从“鬥”从“市”,《说文解字》释为“不静也,从市鬥”。所以,“閙”除了“热闹”义之外,也有“吵闹”义;除了“生机勃勃”义(红杏枝头春意闹)之外,也有“搅扰”“戏耍”义(闹心、闹洞房)。由此推想,“正月十五闹元宵”里的“闹”,应该是上述诸多义项的综合。

本文标签: 为什么要叫闹元宵

相关资讯